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計畫

方案緣起與轉型
在大多數工業先進國家中,18歲已被視為成熟且獨立的年紀。
然而,臺灣隨著大專校院大量創設與改制升格,致高等教育普及化,
高級中等學校(以下簡稱高中職)學生多以升學為導向,因而忽略個人性向與自己的特長。

蔡總統表示,學生18歲畢業後不一定要急忙考大學,可以先去工作或到非政府組織(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, NGO)當志工進行體驗等。
在經過社會歷練之後重返校園,會更加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。
此外,高等教育體系也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,珍惜這樣的年輕人,並且提供更多的誘因,吸引青年重返校園學習。

教育部為落實總統教育政策,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「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」(以下簡稱本方案),
以鼓勵高中職應屆畢業生透過職場、學習及國際體驗,探索並確立人生規劃方向。

教育部自106年起試辦 「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」(簡稱「青儲方案」),鼓勵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後,不急於升學,而是透過職場體驗、多元自主學習等方式,探索個人興趣與潛能。
該方案推動至今,已幫助眾多年輕人投入真實場域,在實踐中鍛鍊適應力、問題解決能力與社會溝通力,進一步驗證體驗學習對於非認知能力養成的積極作用。此成果不僅印證了體驗式學習的價值,也與全球人才培育趨勢高度契合。

有鑑於此,教育部奠基於「青儲方案」的成功經驗,進一步優化運作機制,
自115年起推出「青年生涯領航計畫(以下簡稱本計畫)」,以更全面的方式培養青年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。
本計畫將透過真實場域的學習經歷,強化非認知能力的培養,幫助青年在職場、社會與生活中都能展現更強的適應力與決策力。

此外,本計畫不僅限於職場體驗,更將學習範疇拓展至創業實習、國內外探索、社區見習等多元機會,讓青年有更廣泛的視野與更豐富的學習經驗,以適應未來高度變動的職場環境。
為確保每位青年都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體驗學習,本計畫也提供補助與就學配套,減少經濟因素對學習選擇的限制,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均等的探索機會。
透過「青年生涯領航計畫」,冀能培養具備適應未來挑戰能力的年輕人才,使其不僅具備學科知識,更擁有應對變局的思維與能力,為臺灣的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堅實基礎。
最後異動時間:2025-09-08 15:44:00